一、打基础,防控风险治“未病” 组织非特备案、原料管理等专题风险会商5次,对现场检查、许可备案、监督抽验、稽查办案、不良反应监测、投诉举报等信息开展综合分析与评判,强化结果应用,防范化解化妆品质量安全隐患。建立完善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基地(哨点)体系,增设县区级哨点2个,共同织牢监管主导、企业负责、行业自律、社会监督、群众参与,五位一体,有序高效,共治共享的化妆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。
二、优服务,柔性执法展“温情” 推行“前端帮扶、事中指导、案后回访”的三步工作法,结合“四下基层”细致入微搞调查,问需于企,突出重点,查漏补缺。 扎实开展“一号多用”专项检查,排查化妆品合法性风险。以检查促规范,改变以往盲目式上门检查现象,手把手帮助企业落实索证索票、进货查验等各项制度,共出动执法人员约400人次,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643家次,督促化妆品经营单位履行法定责任。
三、提质效,强化指导促发展 以监管需求为导向,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机构、岗位、人员,承接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技术核查职能,建立备案技术核查与监督检查衔接机制。督促备案人开展普通化妆品年报工作,期间,采取“逐一告知、分类指导、重点帮扶”的工作模式指导企业年报,主动开展预警提醒,逐个联系备案人清理“僵尸产品”。 严格按照《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》要求,加强对企业提交备案资料的整理规范和备案后技术核查工作。主动靠前服务企业,开展申报指导、政策咨询。